找到相关内容463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修心八颂》讲记之一

    这种思维延伸到所有众生身上——因为我需要这样,所以众生也需要,我必须为众生服务! 这些说起来很简单,你们也会觉得这是很基础的佛教常识,但我在山上待了那么长时间,学了那么长时间,这些常识我一个都...AE%B2%E4%BF%AE%E5%BF%83%E5%85%AB%E9%A2%82/ 藏王朗达玛毁灭佛教之后,佛法再次弘扬的时期,称为后弘期。后弘期刚刚开始的时候,以阿底峡尊者为代表的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

    |修心八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6543736611.html
  •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

    形式介绍佛教常识;可以设立小型图书阅览室和音像室,准备一些通俗的佛教书籍和音像资料供游客学习;可以设立经书赠送处,印赠佛教普及读物与大众结缘,以此消除人们对佛法的误解。还可以开设素菜馆,宣传素食与健康...济 群 法师 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,是生活的智慧,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渊源于太虚、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,希望籍此摆脱人们对佛法的误解,使佛法真正走入生活。自《心经的人生智慧》、《学佛者的信念》及《幸福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2039597.html
  • 舍识用根--读颂大乘

    “根”是“根本”,把根本说成是真心如来藏之类的,这说法有点儿乱谈,老法师下边儿说,“我这个时候用的是六根根性”,明明白白地说着是“六根根性”。有人说,老法师说的是“实修”,若你这“实修”与佛教常识就...精力,这一生当中才真的能得到殊胜的成就,殊胜的利益[18]。  评议:  [1]、按佛教规矩,若是与外道论对,只用现量、比量就可以了,但若是在教内论对,则必须有圣教量为依据,老法师这一句“读经不能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341558.html
  •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

   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  李晨阳  载《佛学研究》2003年刊  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,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最主要的力量[①]。对于山水相连、自古以来就一直来往密切的中国和缅甸来说,悠久、频繁的佛教文化交流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和特点,它极大地丰富了中缅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,促进了两国语言和艺术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,加强了两国人民之间和平友好的胞波情谊。  一、中缅佛教文化交流丰富了两国人民的...

    李晨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651866.html
  • 宗教情怀的形象倾诉——《西游记》中的唐僧形象新论

    的翻译规模,严谨的翻译作风和巨大的翻译成果,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超前绝后的光辉典范(《佛教常识回答》)”[11]。这样一位不畏艰难险阻的中国最伟大的佛教学者,最伟大的文化僧侣,作者为何有意把唐僧的形象...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,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:从个体形象而言,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,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:从整体意义而言,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。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...

    陈弦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44256061.html
  • 明代蜀地禅僧楚山绍琦的弥勒信仰

    念阿弥陀佛而已。  颇可玩味的是,楚山绍琦与弥勒信仰的关系,并不见于历代相传的文献,而只在新发现的《石经楚山和尚语录》及《简阳县志》等地方志中,有些许痕迹。  1、阐述一些各宗派皆具备的佛教常识时,...学(国家重点学科)、佛教语言文学两个学科之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,《中国俗文化研究》执行主编。  明代著名禅僧楚山绍琦,永乐二年(1404)出生 。九岁时,弃家而从玄极和尚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958897.html
  • 浅议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

    --  [①] 《佛教常识问答》【M】赵朴初 中国佛教协会 1983 第一版 P23  [②] 《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》【M】荆学民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P91  [③] 《道学通论》【M】胡孚琛...浅议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毕业研究生 吕鲜林  摘要:中国文化的总根源是以羲黄文化为背景的道儒文化。既有超越世俗性的“出世”精神,又有济度世俗性的“入世”精神。它的博大精深...

    吕鲜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86003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释疑

    区分也并非不可。但不能忽略太虚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理论创立者的历史事实,应重视太虚提法的针对性。  1981年,赵朴初撰写的《佛教常识答问》首先在《法音》上发表,其最后一节即《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》,这是...  人间佛教释疑   赵朴初早在15年前就指出:“中国佛教向何处去?我以为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”。[1]当今人间佛教的诠释更加丰富,反映了人间佛教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发展。但不能因为其释义的疑惑,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961318.html
  • 关于佛教中的神秘现象

    佛教打抱不平,只是想和其他门外汉一起  进行一些探讨,以自己仅有的一点佛教常识谈点看法,叙些感想。因为我觉得,读小说  、读诗词、读曲赋、读经史、读哲学、读科技、读三坟五典,读八索九丘,读了那么多 ...关于佛教中的神秘现象  佛教传人中国两千多年来,出现过许多灵异的现象,各种典籍中也有记载。正因为  “灵异”,所以觉得“神秘”;佛教中人觉得正常,佛教外的人就觉得不可思议,甚至  少数人斥之为迷信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5861540.html
  • 峨眉山佛教历史概述

    佛教寺院。这是一般公认为中国佛教的开始”。赵朴初著《佛教常识答问》亦作如上回答,并明确指出,迦叶摩腾、竺法兰来洛阳后修建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。以上资料说明,公元6 3年宝掌尚未来峨眉山,6 ...峨眉山佛教历史概述 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圣地,普贤菩萨道场,与浙江普陀山、山西五台山、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。  相传,峨眉山从汉代起即有道教流传,是道教的“洞天福地”之一,称“第七洞天”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0361659.html